试卷名称: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8

上一题: 第三次咨询:2016年3月9日 求助者:您好!上一次回去之后,...
下一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
技能选择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6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为母亲去世痛苦,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妈妈去世后,我实在太痛苦了,很多次我都想随妈妈而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母亲去世了,这让您很痛苦。我的母亲去世时,我也曾经痛苦了很长时间,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吧?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妈妈去世造成的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没有痛苦的感觉是0,痛苦到极限是100,您现在大约有多痛苦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痛苦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痛苦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痛苦。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痛苦减少到0恐怕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痛苦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痛苦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痛苦呢? 求助者:当然是妈妈去世让我痛苦啦!我妈妈今年70岁,身体很好,我为她报了出国的旅行团,费用也是我出的,我原想陪妈妈去,可工作上走不开。不想偏偏就在国外发生了车祸!我要是不给妈妈报名,我要是陪她去,怎么会有这种事!我特别后悔!特别自责!都是我害了我妈呀! 心理咨询师:我母亲也去世了,我很理解您失去母亲的痛苦,也能理解您的想法,要是不让母亲去国外旅行,就不会出事。可您的痛苦只是来自母亲去世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如果妈妈没有去世,我怎么会痛苦呢?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是您给母亲报名、出钱到国外旅行,造成了母亲的去世。 求助者:对呀,我就是因为这个才内疚自责啊!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给母亲报名、出钱造成她的去世,那您给哥哥姐姐、给同事,给任何一个人报名、出钱到国外旅行,都会造成他们的死亡。 求助者:那不可能呀,他们要是注意点怎么会出事呢! 心理咨询师:您说给母亲报名、出钱造成了母亲去世,可您又说给哥哥姐姐或其他人报名、出钱不会造成他们的死亡,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我要是 100个人报名、出钱,肯定不会造成这100个人都死。我有点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其实我报名、出钱不会造成妈妈的死? 心理咨询师:对,不是母亲去世这件事造成了您的痛苦,而是您认为母亲去世是自己造成的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对母亲去世的想法就能减轻痛苦的情绪。 求助者:我明白了,我感觉好多了,谢谢您!  

  

心理咨询师在开场白中使用的提问方式和技术包括( )。

A.内容反应技术

B.封闭式提问

C.内容表达技术

D.开放式提问

  

“您的母亲去世了……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表明咨询师( )。

A.理解求助者的内心痛苦

B.使用了自我开放技术

C.表达了对求助者的同情

D.使用了内容表达技术

  

咨询师提及自己母亲去世的目的是( )。

A.减少与求助者的距离

B.充分与求助者共情

C.告诉求助者她不特殊

D.表达对求助者同情

  

咨询师问“如果没有痛苦的感觉是……您现在大约有多痛苦呢?”其目的是( )。

A.讨论目标的具体及量化

B.评估是否可以咨询

C.对痛苦程度做具体评估

D.考虑咨询的难易度

  

咨询师说“根据您目前情况……恐怕难以做到吧?”表明咨询师( )。

A.担心咨询效果

B.认为自己无力帮助求助者

C.考虑咨询时程

D.考虑了咨询目标的可行性

  

当求助者与咨询师咨询目标上意见不同时,最终应该( )。

A.以咨询师的意见为主

B.考虑结束咨询

C.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D.双方充分讨论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本案例中A是( )。

A.没有时间陪母亲

B.母亲去世后内疚自责

C.母亲因车祸去世

D.母亲去世是我造成的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韵ABC理论,本案例中B是( )。

A.没有时间陪母亲

B.母亲去世后内疚自责

C.母亲因车祸去世

D.母亲去世是我造成的

  

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本案例中C是( )。

A.没有时间陪母亲

B.母亲去世后内疚自责

C.母亲因车祸去世

D.母亲去世是我造成的

  

咨询师说“我母亲也去世了……也能理解你的想法。”所使用的技术的( )。

A.内容反应

B.内容表达

C.情感反应

D.情感表达

  

咨询师“按您所说”之后的话所表现的是( )。

A.消除痛苦情绪

B.进行产婆术式辩论

C.鼓励启发思考

D.进行错误认知矫正

  

咨询师“您说给母亲报名……您怎么解释呢?”所使用的技术是( )。

A.鼓励

B.对质

C.解释

D.澄清

  

求助者在咨询中出现沉默的原因可能是( )。

A.出现了明显阻抗

B.不知如何解释自己的话

C.思考咨询师的话

D.思考如何解释自己的话

  

经过咨询,求助者感觉痛苦明显减轻,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接受了母亲去世的现实

B.消除了负性情绪

C.明白了母亲去世的原因

D.改变了不合理信念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还可使用的技术包括( )。

A.内隐致敏法

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C.RET自助表

D.自我分析报告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54岁,退休教师。 案例分析:求助者兄弟姐妹多,父亲已多年前去世,自己主动把母亲接回家照顾,其大哥、大姐年龄较大,二哥体弱多病,二姐在国外,三姐照顾怀孕的女儿,因此都没有照顾母亲。求助者为赡养问题与哥哥、姐姐们发生矛盾,自己很生气,也为此很痛苦,主动来进行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你生气的原因吗? 求助者:我是家里最小的,母亲已经由我照顾多年了,同样是母亲所生,他们怎么就不来照顾照顺呢?我即使能干,照顾母亲也不应该是我一个人的事呀!我说他们,他们不听,为这些事总发生矛盾,搞得关系很紧张。 心理咨询师:是别人不听你的话使你生气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如果他们听我的话,也来照顾母亲,我怎么会生气?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说话别人就应该听,他们应该听你的话,来照顾母亲。 求助者:是的,我很生气,他们怎么这样不懂事! 心理咨洵师:因此你信奉的是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 求助者:对,他应该听。 心理咨询师:因此,别人讲话你肯定听。 求助者:对,……不对,(沉默)好像不是,别人说得对的我都听了,别人说得错我也没听。 心理咨询师:你刚说过一个人讲话,另一个人就应该听,而你又讲了别人说得对的你都听了,别人说得错的你也没听,这似乎有些矛盾,你能解释一下吗? 求助者:(沉默)……我照顺母亲是孝顺,他们也有责任,他们应该听我的。 心理咨询师:按你的意思,你照顾母亲,别人也必须听你的来照顾母亲。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你对母亲怎样,你的哥哥姐姐就应该对你的母亲怎样。 求助者:是的。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呢? 求助者:(语塞)恰好不是这样,我说了他们不听。 心理咨询师:怎么会你说了而他们不听? 求助者:你的意思是我说了他们,他们也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说呢? 求助者:(沉默)难道他们真的可以不听?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你生气是由于你的哥哥姐姐不听你的话,不来照顾你的母亲所造成的。其实别人不来照顾你的母亲只是一个事件,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一样来照顾你的母亲这是你的信念。你的信念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是由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真会这样么? 心理咨询师:你照顾母亲这件事,别人也可能遇到,但别人不一定像你现在这样子,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求助者:你是说我和他们不一样么?可我还没看出我要求他们照顾母亲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把一枚硬币抛向天空,落回来时是怎样的? 求助者:当然有两种可能,一种字朝上,一种是徽朝上。 心理咨询师:当你提出要求时,是不是就像把硬币抛向天空一样?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两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必须听你的,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如果我们把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有一次上课迟到,着急跑向自己的座位,不小心被绊倒并摔到一位女同学的身上,顿时引起同学哄堂大笑,事后还有人取笑他。此后每次到教室时就会紧张焦虑,觉得同学看不起他。常常会用力抓自己的头发,很痛苦。认为学校就像监狱一样,让人感到窒息,想上学但一点也学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心慌,只好休学一年。今年开学其父母带他去学校复课,但一进教室就恐惧异常,迅速逃走。在家里就没有类似的情况。求助者认为不应该害怕,但就是难以控制,内心十分痛苦,由其父母带来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被娇惯,家长对其期望值很高,特别关心他的学业,自尊心较强,特爱面子。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法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求助者觉得明显较以前吃力,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压力大,精神紧张。
第三次咨询:2016年3月9日 求助者:您好!上一次回去之后,我感觉舒服多了,情绪也好多了。您让我思考的问题,我每晚都在想。我想到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我记录下了一些,您看一看符不符合您的要求。 心理咨询师:您做得很好,您说情绪有了好的改变,我为您感到高兴。您整理的这些能引起您负面情绪的想法和思维涵盖了您生活的各个方面.您的作业完成的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求助者:谢谢! 心理咨询师:接下来我们还是从您女儿这条线入手,分析您的那些思维内容的不合理之处,……,也就是您为什么会产生那些引起不良情绪或行为的想法。 求助者: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已经找到了我的那些具体的想法还不够,我们还要理清我是用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才产生出那样的想法的? 心理咨询师:没错。从您完成的作业里可以看到,您在不同的情境下产生的想法虽然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内涵却可以规划为几大类型,您有着几乎固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帮助您找出具有消极倾向的思维模式。 求助者:好的。那我从哪里说起呢? 心理咨询师:您就从能够引起您情绪反应的女儿身上或身边发生的事情谈起吧。 求助者:嗯……,我从她出生开始谈行吗? 心理咨询师:可以.只要您认为有必要。 求助者:我爱人是家中长子,我女儿出生后婆婆很不满意。但因为条件所限,休完产假我只能把孩子送到了她奶奶家照看,直到6岁上学才把她接到身边。 心理咨询师:那些年奶奶对这个孙女怎么样? 求助者:从抚养的角度讲,她奶奶还是很尽心的,把她养得很壮实。但是她对生女孩这件事确实非常不满意,……如果当初我多受点苦,自己带孩子,孩子的情况可能就会好很多。我真的不是一个好母亲。 心理咨询师:以您当初的实际情况,您觉得自己具备带孩子的条件吗? 求助者:我和我爱人当初不在同一个城市上班,我住集体宿舍,工资也不太高…… 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以当年的情况看,孩子住在奶奶家比和您或您爱人在一起要好一些是吧? 求助者:应该是吧,但后来的事让我觉得我确实没有资格当母亲。我是家里的老二,有一个哥哥,我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不受家里人喜欢。所以我从小就特别努力地学习,当年是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入大学的。我觉得我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个人奋斗的结果,是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女儿上学后我对她特别严格,非常关注她的学习,没想到她10岁的时候得了糖尿病,现在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大家都说糖尿病是压力造成的,所以女儿得糖尿病完全是我的责任…… 心理咨询师:您家里或您爱人家里还有得糖尿病的人吗? 求助者:有,我公公和一个小姑子是糖尿病,我爱人的血糖也不稳定。 心理咨询师:既然是这样,您怎么会认为女儿得糖尿病全是您的责任呢? 求助者:如果我能对她多关心一些,……她才23岁,找不到对象,工作也不顺心。我现在还能供养她,一旦我不在了,我女儿根本没法生活…… 心理咨询师:您还记得您23岁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吗? 求助者:我想想,那一年好像发生了很多事……所以我不顾我爱人、当时还是男友的强烈反对,独自一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打拼。……现在想想,当时虽然很辛苦,但有自豪感。 心理咨询师:也就是说,除身体外,您当年的各种条件都要比女儿现在差很多? 求助者:差的真是太多了!如果当初能有现在的十分之一,我都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天堂里了。 心理咨询师:您和女儿成长经历大大的不同,造就了你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信念、不同的行为准则和认知模式。您的模式引导您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但也造就了您现在的问题和困扰。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您的诸如“我不是一个好母亲”这种想法是在哪种消极的思维推理模式、或歪曲认知下产生的。 求助者:好的。 心理咨询师:我们刚刚已经分析了导致您产生“我根本没法和女儿交谈”“我不是一个好母亲”……这几条思维内容背后的歪曲认知,今天的咨询时间也到了。您回家后首先再次理解一下这些歪曲认知的内涵,然后尝试把您在上次家庭作业中已经列出的那些想法背后的歪曲认知形式找出来,我们下次咨询一起讨论。 求助者:好的,我一定做。谢谢您!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6岁,中学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因为母亲去世痛苦,主动前来寻求帮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 求助者:我妈妈去世后,我实在太痛苦了,很多次我都想随妈妈而去了。 心理咨询师:您的母亲去世了,这让您很痛苦。我的母亲去世时,我也曾经痛苦了很长时间,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吧? 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妈妈去世造成的痛苦。 心理咨询师:如果没有痛苦的感觉是0,痛苦到极限是100,您现在大约有多痛苦呢? 求助者:应该是100,我从来没有这么痛苦过。 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痛苦减轻到什么程度呢? 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痛苦。 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痛苦减少到0恐怕难以做到吧? 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痛苦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痛苦减轻到0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痛苦呢? 求助者:当然是妈妈去世让我痛苦啦!我妈妈今年70岁,身体很好,我为她报了出国的旅行团,费用也是我出的,我原想陪妈妈去,可工作上走不开。不想偏偏就在国外发生了车祸!我要是不给妈妈报名,我要是陪她去,怎么会有这种事!我特别后悔!特别自责!都是我害了我妈呀! 心理咨询师:我母亲也去世了,我很理解您失去母亲的痛苦,也能理解您的想法,要是不让母亲去国外旅行,就不会出事。可您的痛苦只是来自母亲去世吗? 求助者:当然是啦,如果妈妈没有去世,我怎么会痛苦呢?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是您给母亲报名、出钱到国外旅行,造成了母亲的去世。 求助者:对呀,我就是因为这个才内疚自责啊! 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给母亲报名、出钱造成她的去世,那您给哥哥姐姐、给同事,给任何一个人报名、出钱到国外旅行,都会造成他们的死亡。 求助者:那不可能呀,他们要是注意点怎么会出事呢! 心理咨询师:您说给母亲报名、出钱造成了母亲去世,可您又说给哥哥姐姐或其他人报名、出钱不会造成他们的死亡,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 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我要是 100个人报名、出钱,肯定不会造成这100个人都死。我有点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其实我报名、出钱不会造成妈妈的死? 心理咨询师:对,不是母亲去世这件事造成了您的痛苦,而是您认为母亲去世是自己造成的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对母亲去世的想法就能减轻痛苦的情绪。 求助者:我明白了,我感觉好多了,谢谢您!

相关试卷

  • 2016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真题试卷

  • 2016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真题试卷

  • 201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真题试卷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5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4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3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2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1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0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9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8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7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6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5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4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3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2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1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0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