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格类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 > 2016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真题试卷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7岁,本科学历,某公司职员。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母长期感情不和,求助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母亲过于强势,因此,对母亲很有意见。后来在学业及找工作等问题上遇到困难,认为母亲不帮助自己。日常生活中因恋爱、工作等原因与母亲闹别扭,认为母亲不应该干涉自己,经常为这些琐事苦恼。结婚后不想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也很少回去看望母亲。但面对母亲的体弱多病,又觉得有些内心不安。每次想到母亲的所作所为都很生气,也不愿意与母亲家的亲戚来往,两个月前借故不参加母亲家的聚会。丈夫说她脾气大。为解决与母亲的冲突,主动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小时候由祖父母养大,对母亲的感情不深。从小好强,有主见,轻易不肯服输。对自己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好,身体健康。婚后拒绝了母亲来共同生活的要求。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6岁,本科学历,公务员。 案例介绍:四个月前求助者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因为和母亲感情很好,他非常悲痛,此后心情一直低落。一个月前的一天醒来后,觉得胸闷,怀疑自己得了心脏病。去医院做检查,未见异常。自此经常觉得身体不适,听见别人有什么病,也总联想到自己,担心自己也会得上这种病。期间做了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各项体检和化验结果均正常,但还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出问题。白天忙于工作,感觉还可以。半夜醒来就会胡思乱想,无法自控,感到害怕,难以入睡,内心痛苦,为此来求助。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上学前一直由保姆照顾,自理能力差。上学后,母亲管教严格,父亲比较溺爱。上学时成绩优秀,对自己要求很严,不允许自己做错事。工作一直顺利。
一般资料:张某,女性,17岁,高三学生,住校。 案例介绍:张某原本学习认真,乐观开朗,热情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很受同学的欢迎。但最近一段时间同学们纷纷反映张某变了,有时很兴奋,不停地自言自语,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有时她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不洗漱就睡觉。同学们提醒她,但她好像没有反应,白天经常躺在床上。有时晚上别人都睡了,她却四处溜达。最近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向家长提出想回家,说总听班里的男生骂她下流,甚至连老师也这样骂。几天前,突然离校出走,不肯再回学校,说班里几个女生商量好了要掐死自己。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学校要求张某休学,由其父母强行带来就诊。张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学校成绩好,人际关系良好,同学证实其没有谈恋爱,也没有人骂她下流。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4岁,大专学历,原为护士,现待业。 案例介绍:半年多以前,求助者下夜班后独自回租住地的途中遭遇抢劫。当时非常害怕,落荒而逃,从此不敢在晚上单独走路,晚上偶尔一个人走在街上,眼前就会浮现出当时被抢的情景,感到胸闷、心慌、全身发抖、四肢及手脚出冷汗。白天一个人走在街上,症状反应稍轻。多次提出不上夜班,但护士长不同意,因此下夜班后只能在值班室睡觉。求助者觉得自己年纪轻轻晚上不能单独行走实在是个大问题,有几次鼓足勇气自己夜晚独自回家,但最终都因极度害怕而中途返回。为此不得不辞职寻找新工作。永助者无法摆脱对晚上独自在街上行走的恐惧,无法安心工作,拒绝参加老乡、同事在晚上组织的聚会,也没心思谈恋爱。情绪低落,甚至想轻生,但下不了决心。迫切要求解决问题,自己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内向、做事严谨,工作勤奋,人际关系良好。半年前遭遇抢劫,之后不敢晚上在街上独自行走。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0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有咬手指甲的习惯,虽经常受到父母亲的训斥,自己也使用了多种方法,但没有明显改变。读大学期间,喜欢上一个男同学,但对方因她有咬指甲的习惯不同意与她谈恋爱。求助者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求助者:我原来有咬手指甲的毛病,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改掉。这次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所以我想请您帮助我。 心理咨询师:一个女孩有咬手指甲的习惯,想改但没有改掉,我能理解你内心的苦恼,我愿意帮助你。现在咱们先讨论咨询方案吧! 求助者:我不懂心理学啊,您根据我的情况直接决定吧,我愿意接受您的方案。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要根据咨询方案进行,咨询方案需要咱们两人共同讨论。 求助者:我明白了。 心理咨询师:好,咱们先讨论咨询目标,通过咨询,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呢? 求助者:我就想改掉我咬手指甲的毛病。 心理咨询师:咬指甲是一种行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对你咬指甲的行为做一个量化的评估,你怎么评估呢? 求助者:量化评估?(沉默)我平时闲下来的时候可能都会在咬,具体时间在3—4个小时吧。 心理咨询师:通过咨询你想改变成什么样呢? 求助者:最好一次都不咬。 心理咨询师:根据你目前的情况,一次都不咬是不是要求太高了? 求助者:不高,我这次决心很大。 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不咬手指甲作为第一个目标,每天一次都不咬。现在我跟你说说用什么方法,我打算用厌恶治疗法改变你咬指甲的行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被行为结果强化的,厌恶疗法就是我把你咬指甲的行为和厌恶刺激结合,产生生理、心理上痛苦的感觉,多次结合使你产生条件反射,当你以后咬指甲时,就会产生恐惧,你就不敢再咬指甲了,行为就改变了。具体的步骤是:第一步,明确目标行为,就是咬指甲,第二步,构建恐惧等级,第三步,选择厌恶刺激,第四步,把咬指甲和厌恶刺激结合起来。 求助者:我似乎明白了,那您选用的厌恶刺激可别太强啊!我从小怕痛。 心理咨询师:你放心,我给你电击再加噪音刺激,尽量温和些。 求助者:那好吧,大约需要做多少次啊?这种方法会不会没效啊? 心理咨询师:这种方法肯定有效,具体做多少次就看什么时候能形成条件反射。 求助者:好吧。
下面是某求助者MMPI~2的测验结果: [*]
下面是某求助者的WAIS-RC勺测验结果: [*]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2岁,博士学历,在国外生活。 案例介绍:求助者生活在国外,很思念年迈的父母及家人,但对乘飞机非常恐惧,所以很少回国。求助者为此非常苦恼,这次回国探亲期间,主动前来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在上次咨询中,咱们已经商定了咨询目标是减轻因乘飞机产生的恐惧,从原来自我感觉的90分左右减少到30分左右,现在咱们商讨用什么咨询方法吧。 求助者:都能用什么方法啊? 心理咨询师:可以用认知矫正的方法帮助你改变对乘飞机的认知,可用系统脱敏法帮助你减轻乘飞机的恐惧。 求助者:改变认知我知道,就是改变我认为乘飞机很可怕的想法,系统脱敏法是怎么回事啊? 心理咨询师:系统脱敏法是帮助你解决焦虑恐惧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行为主义认为,让一个原本引起强烈焦虑的恐惧刺激,反复在你面前呈现,同时用放松予以对抗,最终这个刺激将失去引起你焦虑恐惧的作用,你就不会再感到恐惧了。 求助者:那具体怎么做呢? 心理咨询师:系统脱敏法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我帮助你学会放松,第二步,构建焦虑等级,第三步,给予焦虑刺激,第四步,实施系统脱敏。 求助者:放松啊,我会,不用你教了。 心理咨询师:我说的放松和你所说的可能不是一回事,系统脱敏法非常强调放松,尤其强调精神放松,面部肌肉放松,四肢肌肉放松和颈部肌肉的放松。 求助者:我明白了,焦虑等级怎么建啊? 心理咨询师:构建焦虑等级就是对引起焦虑的刺激归纳整理,如最小的焦虑是0,最大的焦虑是100,通过排序建立焦虑等级表,每一个等级的极差不强求一致。可以由你自行决定,以免产生压力,影响放松。 求助者:我懂了,怎么进行系统脱敏? 心理咨询师:在实际脱敏中,按照从小到大次序,依次逐渐脱敏。逐渐用放松代替紧张,不断反复,直到不再恐惧。 求助者:我知道了,系统脱敏就是用放松代替紧张,好像我恨一个人,总想他的好,逐渐就不恨他了。道理我明白了,可我恐怕做不到。 心理咨询师:咱们现在先讨论怎么做,至于你能否做到以后再讨论吧。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8岁,退休工人,初中文化。 案例介绍:求助者退休前兴趣广泛。5年前患胃癌,手术,化疗之后康复很好。两年前,求助者的妻子又因癌症去世了。求助者内心非常痛苦,此后只觉得很疲倦,凌晨两三点还睡不着,情绪烦躁,易怒,对原先喜欢的活动也没什么兴致,很少下楼,现儿孙们已长大。觉得自己没有用了,人生不过如此,活着给人添麻烦,有过轻生的念头,经常发呆。明知应该好好地活着,不该让子女们为自己担心,但就是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衣冠不整,脸上留着一撮没有刮干净的胡子。眼神呆滞,黑眼圈,显得疲惫。家人一直对其很担心,在反复劝说下,由子女陪同前来咨询。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42岁,某私企总经理。 案例介绍:一年多以前求助者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求助者当时异常痛苦。半年前的一个晚上,半夜突然醒来,觉得透不过气来、胸闷、心慌、手脚发麻、浑身颤抖,非常难受,认为自己得了心脏病,非常紧张、害怕。求助者迅速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后症状缓解。有一次在单位又有类似症状发生,还是到急诊看病。求助者曾专门住院检查,仍未查出明显病变。此后类似症状经常发作,有时每周出现2~3次,时间持续数十分钟,时间地点场合无规律,也无明显发作征兆,能自行缓解。发作时头脑清楚,客观环境并无相应可怕的事物和情境。不发作时,生活、工作均正常。目前求助者害怕犯病,不敢一个人开车、出差或者单独在家,不敢一个人到外地出差,怕自己突发心脏病死了别人都不知道,也不敢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求助者也知道自己不一定就会得心脏病,但感觉控制不住担心。曾对家人表示这样活着真是受罪,生不如死。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较内向,做事认真谨慎,非常孝敬父母,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几年前曾被诊断为“胆囊炎”,经治疗后缓解。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5岁,已婚,某公司部门经理。 案例介绍:求助者出生于军人家庭,自幼随祖母在农村生活,上小学时回到父母身边。父母对他事事严格要求,养成了追求完美的性格特征。因带乡下口音,曾被同学笑话。对上学感到恐惧,苋得无助和目卑,但成绩一直较好。大学毕业后,进入某知名大公司,工作较出色。几个月前公司一位部门经理因工作失误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被公司除名。这件事对他触动挺大,唯恐自己什么地方出现失误而酿成大错。为此,每天下班前要多次检查电脑是否关掉,收到的文件也要反复核实好几遍,夜里睡觉也不踏实,要多次检查门窗、煤气、自来水开关是否关好。为此影响了工作和生活。自己明知没有必要反复检查,可使总是控制不住,为此很痛苦。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性格内向,心胸狭窄且多疑,自称多愁善感,有时一句玩笑话都使他难过好久。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5岁,本科学历,已婚。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军队干部,半年前被组织确定转业。求助者当时很震惊,不敢相信。自己不想转业,经多方努力,最终也没改变组织决定。求助者认为领导偏心,重用溜须拍马的人,认为领导不该让自己转业,恨自己过于本分不会拉关系。担心自己军龄短,不能留在现在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担心如果转业回家乡,妻儿不会跟他回到老家的县城,害怕妻子跟他离婚,担心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又担心自己这个年龄到了地方后找不到合适的单位,担心胜任不了地方岗位的工作。他觉得转业将彻底毁掉他的前途、婚姻甚至人生。很后悔参军入伍,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气愤但又无奈。自从知道转业消息后失眠、焦躁不安、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有时借助饮酒或服安眠药勉强能够睡一会儿,醒来也经常一身冷汗。经常感到头痛、心慌、胸闷,吸烟饮酒量明显增加。不想下楼,不愿见人,借故不参加各种聚会。自己也察觉到自己出了问题,想摆脱但难以控制,在妻子劝说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了解情况:求助者出生某县城,父母亲都是普通干部,从小家教严格,较内向。18岁参军,后入军校学习,毕业后在某大城市机关工作。妻子反映其工作努力,人际关系好,但心胸比较狭窄,爱较真,追求完美。近期曾曾数次到医院看病,但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 请根据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相关试卷

    • 2016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真题试卷

    • 2016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真题试卷

    • 2015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技能选择题、案例问答题)真题试卷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5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4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3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2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1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0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9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8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7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6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5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4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3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2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1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30

    • 心理咨询师二级专业能力技能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9